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

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-心得感想



影片內容
紐約女攝影師澤娜布里斯基(Zana Briski)是一名女性主義研究者,她來到印度的加爾各答紅燈區想要拍攝當地婦女的生活,所以住進娼寮好幾年,因此認識了娼寮中的一群小孩,這些孩子因為沒有機會受教育,長大後也只能從事低階層的工作,就像他們的爸媽一樣,孩子們對澤娜的相機產生好奇,於是澤那就開始教導這一群小孩攝影,一周一次的攝影課,她發現這些孩子的照片純真、激勵人心、也反映了社會的真實面。


澤娜和這些孩子建立的深厚的感情,進而想要幫助他們脫離紅燈區的生活,但官僚體系的腐敗,和孩子們家庭背景的複雜,使得他們受教育的機會相當渺茫,澤娜不辭辛苦的為孩子們申請寄宿學校,並成立基金會,拍賣孩子們所拍攝的照片賺取費用來幫助他門受教育,最後,有一部分的孩子成功的住進寄宿學校,並學到技能脫離貧困,而一部分仍擺脫不了命運的糾纏,回到紅燈區步上父母的後塵。


心得感想
我第一眼看到片名「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」,我本來以為是青春洋溢、很快樂的紀錄片,但其實內容卻和我所想的幾乎完全相反,這部紀錄片不灑狗血,不賺人熱淚,卻很平實的呈現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貧民問題。在片中不時可以聽到沉穩緩慢的印度音樂,配上稍縱即逝紅燈區日常景象,充滿悲傷和無奈感。

澤娜是西方人,她用西方國家的角度來看世界,其實並不公平,但她為了要了解當地妓女的生活而和妓女同住,這是我十分佩服的,因為印度治安並不好,街上隨時都有命案,妓女們關係混亂、愛滋病的傳染、毒品的猖獗…等等,這些犯案事件層出不窮,光是經過就有可能遇害,娼寮中的人大都很害怕拍照,因為他們很多都是從事不法勾當,所以害怕被拍。但是澤娜選擇住在那裡,而且一住就住了六年。她在加爾各答的這段期間,目睹了妓女們生活的辛酸,她們必須一天到晚站在牆邊拉客,有時候一等就是好幾小時,沒有自由,也不被人尊重,影片中常會出現 ”婊子養” ”爛貨” 的字眼,顯示了這些妓女從事性工作卻遭人辱罵的情況,她們很無奈,但也沒辦法改變,這其實是很令人同情的。

澤娜在觀察妓女的同時,也和娼寮中的小孩子成為好朋友,她發現這些孩子其實是聰明的,也很願意學習,所以她開始教導他們攝影,我覺得澤娜這項舉動是好的,因為澤娜是西方人,可能會有西方人的優勢心理,從她的角度來看紅燈區是不客觀的,但是如果從這些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他們成長的紅燈區,可以有不同的看法,會比較接近真實。

相機,是小朋友和外面世界的橋樑,為他們打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可能,也為外面的世界打開一個孔去看到他們的生活。澤娜讓攝影的計畫不單只是攝影,她還延伸成為他們尋找教育的機會,果然這些孩子拍出了令人感動的照片,證明他們其實經過學習,是可以有一番成就。
孩子們和澤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她想要幫助他們脫離紅燈區,而開始找寄宿學校、申請健康檢查、和學校交涉,她發現紅燈區的小孩想要上學其實是非常非常困難的,因為印度有種姓制度,低階層的平民想要上學幾乎不可能,加上孩子們出生於娼寮,可能會是愛滋的帶原者,因此要申請的文件多如鴻毛,還有錢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加上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複雜,要說服孩子們的父母又是另一項難題,因此澤娜成立基金會,讓世界知道孩子們的情況,並販賣照片賺取費用,還邀請名導演羅斯考夫曼來參與拍紀錄片,試圖想要幫助孩子。這顯示了低階貧民的生活難處,這在台灣其實也是有類似的情況,常有貧戶的小孩因為沒有錢繳學費而無法上學,但加爾各答的情況比起台灣似乎嚴重許多倍。我還記得導演問了一個孩子的母親 ”妳對孩子要去上寄宿學校感到開心嗎?”母親答說 ”你開心我就開心”,顯示了孩子的父母其實並不了解教育的重要,或者不關心。

這部紀錄片的重心並不在紀錄這些孩子與社會問題,而是一個介入者,試圖將他們從中拉出的努力,鏡頭下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被拯救,逐漸脫離紅燈區,但是鏡頭外呢?還有多少孩子仍舊被困在紅燈區?紀錄片拍到的只是那一小部分,能脫離的也只有那一小部分,那其他的呢?真正能挽救這種情況大概只有印度政府了,紀錄片只是一個媒介,讓世界知道在印度紅燈區小孩的生活情況,但真正要改變的不是孩子,也不是孩子的父母,而是印度的政府,希望這部紀錄片可以為孩子們帶來幫助。

沒有留言: